股市箴言笔记(九)
作者 : 吴波    2019-11-11 14:05:53

十四、只做看得懂的


我喜欢简单的东西,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投资者成功与否,是与他是否真正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的。(沃伦·巴菲特)

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沃伦·巴菲特)

我们要努力回避那些我们不明白的公司。在买入股票之前,需要确定未来5年或10年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剔除那些我们不能理解的公司,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只需要关注很少一些公司就够了。(沃伦·巴菲特)

要不什么地方都投,而是要投往你最了解到领域。(伯纳德·巴鲁克)

在你买入证券之前,找出所有你能获得的该公司的信息,他的管理者和竞争者,他的收益和增长的可能性。定期重新评价你所有的投资,看发展变化是否改变了他们的预期。(伯纳德·巴鲁克)

我一向是不关心大盘涨跌的,我只关心市场中有没有符合我的投资标准的公司。(吉姆·罗杰斯)

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彼得·林奇)

每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彼得·林奇)

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确认公司不会破产。(彼得·林奇)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吉姆·罗杰斯)

架设桥梁时,你坚持载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准许1万磅的卡车穿梭其间。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我不会尝试跳过7尺的栅栏,我只会寻找一些可以跨过的1尺栏杆。(沃伦·巴菲特)

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沃伦·巴菲特)

我碰巧是个分配资金的天才。可我运用才华的能力完全取决于我出生所在的社会。如果生在狩猎为生的部落,我的天分根本一无是处。我跑不了多快,身体不是特别强壮,可能最终会成为某只野兽的晚餐。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沃伦·巴菲特)


1、能力圈

只做看得懂的,本质在于认清自己的能力圈,这是巴菲特的核心原则之一。巴菲特在1996年写给股东的信件中首次提到“能力圈”这个概念,能力圈是指投资者建立在自己专长、经验和智慧基础上的洞察力的作用范围。

对于能力圈,巴菲特的基本方法是,画几个圈代表自己的核心能力,并在每个圈写下自己超越别人的大致概率。如果这个概率超过90%,那么就可以定义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圈,每个圈的大小范围大约明确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能力边界。这看似平平无奇,但一个信心满满的普通投资者,可能在分解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难以达到这个概率。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真正需要具备的是正确评估所选择企业的能力。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上市公司的专家,你只要能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正确评估少数几只股票就行了。每个人的能力圈范围有大有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范围有多大、边界在哪里。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投资者如果坚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作决策,投资成功率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相反,如果你总是超出自己的能力圈范围进行投资,那么就难免会做出愚蠢的决策。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投资是一个比赛谁的未来预测更正确的游戏。你是如何预测的呢?保证预测正确的一个方法是把你的预测对象限制在能力圈范围内。如果你试图预测所有因素的未来,你的野心就太大了。只有你懂得这家公司在做什么,才能对该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判断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该股票,以及是否值得投资该股票。”

 

2、高估能力圈

在能力圈的定义中,需要以百分百诚实的态度,明确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坚持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只做自己理解的领域。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人的认知层次可以分为四类,95%的人属于第一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4%的人属于第二类,知道自己不知道;0.9%的人属于第三类,知道自己知道;0.1%的人属于第四类,不知道自己知道。

曾经有过一份调查,绝大多数驾驶员认为自己的开车技术优于其他人,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是技术最差的驾驶员?其实,自信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分自信则要另当别论。大量经验表明,投资人的误判通常发生在他们过分自信的时候。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思考为什么市场上会有如此众多的投资者失败,这些投资者从所谓的市场信息中获得信心,进而认定自己的判断不会有错。假如市场中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而且认为自己知道一大堆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其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冲动的短线交易。然而,股市中能够长期生存的股民数量,和理想状况差距实在太大。

当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将自己一知半解的水平给予高水平的定位,其危害甚至比一无所知更大。这些股民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聪明,能够挑选出表现更胜一筹的股票,可以战胜其他股民、基金经理,或者大幅跑赢市场平均水平。他们往往高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果有事实或者其他证据表明他们是错的,他们大多也选择忽略或者排斥。他们只思考身边随手可得的信息,而不去收集难以深入的细微信息,他们热衷于市场小道消息,并且在这些消息的作用下表现出比其他人更高的自信。

不客气的说,绝大部分股民是没有自己的能力圈,或者能力圈很小,却又常常喜欢做一些能力圈之外的事情,否则也不会出现大多数股民亏损了。不过,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在某些领域做的优秀,获得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深刻理解。所谓行行出状元,但状元只属于少数的佼佼者。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领域,要么学会了解,要么选择回避,最好不要轻易涉足。

 

3、如何运用能力范围

通常而言,巴菲特在投资中运用能力范围时,会经过三个步骤:确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保证自己知道什么;检查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巴菲特认为自己只是公司分析的专家,而不是宏观经济学家,营销专家或者产业专家。当他进入投资界的时候,他分析了当时上市公司的每一家公司,发现总有某些关键的东西存在,只有抓住了这些要素,投资分析就变得有效率了。他认为所有的公司都会不断发生变化,不过其中确实存在普遍性原则,这些原则是恒久不变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

巴菲特的能力范围包含这样一类公司,这些公司具有他认为可以预知的某些关键因素。他认为简单的坚持容易且明显的做法,要比更为复杂和困难的做法更加有利可图。虽然巴菲特对公司分析的具体看法在不断改变,但是它对于那些可知的和重要的特征的看法,从来没有发生过根本的动摇。为了保证以前正确的认识现在依然正确,就必须对这些东西进行检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行逆向思维,不断怀疑原本以为正确的观念,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真的理解自己究竟是否清楚的知道自己所知的东西。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自省过程,属于体系完善的重要一步。

当能力范围体系逐渐形成之后,需要对自己的决策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检验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是否依旧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通过实际交易进行最终的验证和总结,从而确认或修改此前确立的能力范围,这是一个通过实践检验自己能力范围的自省过程。

 

4、能力圈与市场波动

股市有千千万万不同个性的投资者,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这些认知指导着他们的投资行为。认知来源于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所学到的,所有的投资风格都来自于此。

在没有形成交易风格之前,投资者很容易认为自己并不会被偏见束缚,这是很正常的,这类人可以完全归类为没有经验的人。初学者涉世不深,此时对股市内的信息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对于股票投资范围则是来者不拒,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他们买卖很随意,仅凭感觉,或者通过简单方式得来的信息,因此他们的风险偏好比较大,那么在牛市中就能获得比较高的收益。

当他们在之后的投资过程中经历过太多次的轻信、受骗之后,他们不敢再盲目相信别人了。有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形成了比较保守的风格,他们不会轻易相信表面现象,也学会了等待时机。那么他在熊市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他可能会丧失牛市中的突击能力。他们开始慢慢有了一些“偏见”,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偏好。比如巴菲特基本不会去投资科技股,比如持有创业板股票的人,很难说服自己相信贵州茅台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巴菲特说: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一个道理,“总会周期性地出现你找不到好投资的时候,在这些时候,去海滩是个好主意”。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市场上某类型股票突然拉升是难以理解的,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持续时间短的,可以称之为“短线交易机会”,时间跨度大一些,可以称之为“板块轮动”,当持续时间再被拉长之后,就可以称之为“主流品种”。

股市中投资者数量有进有出,闻道的先后决定不同的认知程度,进而决定了不同的能力范围,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投资风格。这种不同的投资风格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不同门派,比如有的人喜欢农业股,有的人喜欢科技股,有的人喜欢零售股,等等。大多数时候,市场是无序的随机漫步,直到受到某种刺激,比如行业利好导致场外观望者加入,市场的混乱无序的平衡被打破。那么,这个板块可能会成为当天、当月甚至是当年的主流,坚持这个品种的投资者便因此受益,而其他投资体系的拥趸者则要坐一段时间冷板凳,直到那个无序的命门敞开在自己面前。

以往我并不理解老股民所说的“休息”,我认为股票市场是遵循规律的,在这些规律中可以左右逢源,挖掘到超额利润。我曾经在2014年牛市中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和学习“板块轮动”,不断在市场的轮动中寻找机会。在当时牛市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现如今,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不再有那种“折腾”的冲动了。因为时间久了之后,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偏好”,股神巴菲特的“吮手指”就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我们普通投资者就不要妄想永远战胜市场了。

 

5、交易体系

1)交易体系的形成

在股市中,职业投资者与业余投资者的划分并不是按照投资水平的高低来区分的,有些业余投资者的水平往往很高,而有些职业投资者长时间泡在市场里面却一无所获。无论哪种投资者,要想在这个市场中获利,就必须培养专业化的投资思路,否则即使取得暂时的成功,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交易风格和投入精力等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交易体系,并不断在市场的测试中加以改进。这种交易体系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在我看来,它既可以很宽泛,比如对一些朴素价值观的理解,或者某种交易习惯,也可以很细微,比如具体的价格买卖标准,或者某类市场突发情况的应对。

 以往我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新闻、公众号的阅读,以及技术分析等内容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于是我开始将投资大师们的语录都集中起来,并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消化,这就是《股市箴言笔记》的作用。我清楚的知道,在短短5年的投资周期中,我的经历还达不到形成自己的交易体系。而通过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总结学习,可以很快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哪些认知是正确的,哪些认知需要纠正。

2)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

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标准,我们就要坚持它。投资者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如果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就会有找不到任何投资对象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耐心等待。对于巴菲特来说,没有行动的时期并不令人沮丧,这样的时期反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绝佳的思考时间。

自制是成功投资的第一原则。很多情况下投资者出现失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投资的原理,而是在于有时候虽然明白道理却做不到,根源就在于缺乏自制力。对于个人而言,投资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行为,没有人监督、管理和限制你的操作,很多投资环节是靠自己决策和实施。这时候,自制力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投资者排除干扰,间接执行合理的投资原则和操作计划,并顺利实现盈利。

3)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熟悉那些公司的业务,以及什么时候你正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进行投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并且以很强的自制力限制自己的行为,任何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

具体到操作上,我们要依据客观现实控制自己的投资行为,不要让投资行为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投资思路;在情绪上,要排除股市涨跌的影响、排除个人盈亏的干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胜不骄败不馁,这是获得成功的额基础;在思维上,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可以运用反向思维,但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维,在选股上,对于一些可能获取暴利,但风险奇高的个股要注意回避。

另外我们需要维持独立的思维,在股市上,无论低买高卖还是高买更高卖,我们都必须维持独立的思维,不过要注意的是,为了与众不同所以特立独行是极其危险的。我们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去解释为何大众可能不对,同时预见采取相反思维将导致的后果。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集体思维,但股市投资却需要不同思维方式。分歧是上涨或下跌的理由,如果意见一致,大家都按照自己的能力入场,那就不会存在对手盘,行情也就戛然而止。